子孫為兄弟所生,生財,克官鬼,被父母所克。子孫為保護自已的原神,兄弟就克官鬼為回應,所以子孫與官鬼的特性就相反,子孫具活躍好動
八字天干為陽、為動,地支為陰、為靜。天干為天時布氣,地支為落實有根,天有六氣風、 熱、暑、濕、燥、寒,地有五行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
月令承接年氣不同的狀態,如果我用一句話來解釋月令的話,月令就是年柱之氣的子午流注,子午就是太極的兩儀,子為陰,午為陽。
古人講太極陰陽就是天地定位,天干為氣的來源,地氣為結果,天干是天體對地支的影響,主要講的是土吸收太陽光熱的作用。
太極圖陽代表天,陰代表地,然后通過四象作用規律而分八卦,用天對土的作用規定成五行來表述天對地的細致作用,從而細化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。
溫本身就為余寒,寒在退氣就為溫。在木溫的狀態下表示土的寒氣重陽氣弱;因為木五行本身是從冬天轉化而來,本身就表示土帶著冬天的寒氣,木克土就表示這個土溫狀態很弱
表示木少陽溫向火熱轉變。木生火,木的陽性被火引出而成一陽。木生火,木本身為少陽,天時為春天,木本身從寒冷的冬天轉化而來,木溫就是表示余寒存在
金到了冬天沒有涼,只有寒。所以辛金長生在子水,表示成數辛金有寒無涼,辛金帝旺在申金月,表示涼氣開始而無寒。庚金死在子月表示涼氣沒有,庚金的工作是生寒,子月庚金生寒的工作已經完成,土太極在子水月為最寒冷的極點。
太極是一個圓,陰陽相互轉換,陽極生陰,陰極升陽。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。古人為了區分二十四節氣在每月的細微變化,從而規定了十二地支。
古人用甲木,乙木來表示土在春天溫的狀態,甲木表示溫氣的開始階段,乙木表示溫氣的形成階段,溫既然已盡形成就會變化,溫向熱轉化,這個是太極四象中的變化規律,這個規律來源與天地之間的變化規律。